发展历程

1993年,北京大学爱心社的成立,在全国高校中率先举起志愿服务的旗帜。

目前,北大校内志愿服务组织包括33家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19家志愿服务类社团,以及研究生支教团、国旗班、平民学校志愿服务团等多支直属志愿服务队,形成了由校青协统筹,院系青协、志愿服务类社团、直属志愿服务队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典型引领,点面结合,全面推进”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近年来,涌现出了包括:“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获得者——北京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法学院2000级硕士研究生蒙晓燕,“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张振东,“2011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哲学系2009级本科生裴济洋,“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获得者——北京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宋文轩和潘援,“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团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志愿服务团以及爱心社、阳光爱心诊所在内的一大批先进个人和团体,将志愿精神和北大人胸怀天下的情怀播撒在校园内外。

二十余年间,星星之火,汇聚成炬。志愿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爱的力量在燕园凝聚迸发。

第一阶段 :1993-1995年 志愿扬帆处 风好起航时

一如志愿服务自身的洁净与纯粹,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事业在一场皑皑白雪中孕育而生。

1993年11月,雪后初霁,17名来自不同院系的北大学子开始自发相聚,义务为燕园道路清理积雪,由此开始了温暖和爱心的传递。北京大学爱心社,作为中国高校第一个志愿服务组织,它的成立,象征着一种新的风尚正在大学校园里悄然浸润,如一夜春风,吹暖了无数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心灵。


1993年11月23日,北京大学第一个志愿服务类社团——爱心社成立

从1993年起,北大的志愿服务事业拉开序幕,其他志愿服务类组织陆续成立,北京大学成为全国最早响应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高校之一。

1995年,爱心社推出“爱心万里行”活动,将北大人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同学们开始自发奔赴贫困地区、边远地区播撒温暖、奉献爱心、贡献力量。

从1993年到1995年,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北京大学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新芽,在全校师生热情与爱心的浇灌下,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第二阶段 :1996-2004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从最初的萌芽起步,到志愿服务组织的陆续成立、志愿者数量的持续增长和志愿服务内容的不断丰富,北大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方兴未艾。

1996年,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总队组建;2002年,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在北京大学团委的指导下,北大的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向着规模化、正规化、制度化的发展方向前进,开始打造志愿服务领域的“北大品牌”。

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跃动的红马甲”志愿服务分队诞生,首次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燕园内广为传播。


志愿服务分队的志愿者们在百周年校庆活动中服务

1999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7名成员奔赴河南、山西、青海三地开展支教工作。至2013年,北京大学已派出十五批、共计226名支教团志愿者参与西部地区支教扶贫。

2001年,北京大学的志愿者们圆满完成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国际赛事服务工作——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非典期间,志愿者们冲在前列,配合学校抗击非典工作,在维护校园安定和正常秩序、防止疫情扩散以及活跃校园文化、缓解师生心理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阶段 :2004-2010年 锋从磨砺出 凌云振翼跃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胜利举行,成为北京大学志愿者工作发展的重大历史契机,让志愿服务的“北大品牌”走出校门、走向世界。

2005年12月,北京大学团委志愿者工作部成立,随后奥运志愿服务成为北大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的核心工作和主要推手。2007年3月,本着“全团动员、条块结合、突出特色、良性竞争”的原则,北京大学团委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志愿者工作架构,改组了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奥运会志愿服务工作以及北京大学的志愿服务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为“五彩奥运,微笑北大”志愿服务行动计划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2007年8月8日至2008年6月1日,北京大学奥运志愿者共3775人次参与了23场“好运北京”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北京大学共有3398名赛会志愿者、440名城市志愿者、约200人次的拉拉队、51名支持保障志愿者和717名奥运应急无偿献血保障志愿者,北京大学奥运志愿者总人数达到4806名。温家宝总理在给北大志愿者回信中题词——“用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为国家赢得尊严和友谊”。


志愿者为运动员热情服务


北大奥运志愿者面貌


北大奥运志愿者面貌

2009年,2300名北大学子组成“我的中国心”方阵参与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591名志愿者们参加海淀公园国庆游园活动及北京大学城市志愿者站点服务,用自己的无私付出为祖国的生日献上沉甸甸的青春贺礼,更是用行动传达出了新一代北大人对国家的庄严承诺。

后奥运时期,北京大学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调查研究,不断推动工作方法和运行模式的创新与提升,在建立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

为进一步营造校园志愿文化氛围,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打造了志愿服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开发了青年志愿者吉祥物——“阿布和他的朋友们”,并提出了“用我智慧奉献爱”的口号和“力助公益性实践、倡导服务中学习”的工作理念,标志着北京大学志愿者工作向精致化方向迈进。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积极拓展志愿服务领域,逐步参与到支教扶贫、助残服务、社区服务、环保服务等各类社会工作。2006年,在学校党委、工会的支持帮助下,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依托平民学校启动了“平民学校学生志愿服务队”,充分利用校内既有的专业教育培训资源,配合教师志愿者团队为校内工友提供免费培训服务,帮助他们圆个人的“北大梦”。截至目前,平民学校已开展八年,参与服务的志愿者人数近300人,受众人数近千人,为传承平等理念,成就平民梦想,做出了切实而富有成效的贡献。

第四阶段 :2011年至今 新翻杨柳枝 源头活水来

2011年,胡锦涛同志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回信,充分肯定了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广大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勉励北大学子把支教扶贫的接力棒传下去。

北京大学的光荣传统与雷锋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高度统一的。2012年,是雷锋同志逝世五十周年。北京大学团委与沈阳军区雷锋生前所在团签订了“学雷锋共建共育关系”协议,引领全校团员青年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北大精神与“甘做螺丝钉”的雷锋精神相融合,在北大校园中营造出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的新风尚,激发和传递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正能量。北大师生多次走进雷锋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接受雷锋精神的滋养熏陶;雷锋团官兵也通过北大专门为雷锋团官兵开设的培训课程,实现了进入燕园读书求学的心愿。


2012年,北大团委与雷锋生前所在团建立“学雷锋共建共育关系”

2013年,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紧扣时代主题、响应中央号召,积极开展校园“光盘行动”,让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理念根植校园;在已有的平民学校志愿服务项目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燕园变形记”,通过在校工友和志愿者之间身份互换的形式,加强双方互助关系,进一步促进北大学子对身边燕园人的理解。

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成为2013年北京大学志愿者们的又一盛会。5月18日至11月18日,北大的405名“小V蜂”志愿者与北京其他高校万余名志愿者一同圆满完成了园博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成为美丽园博园中一道靓丽风景线。


2013园博会“小V蜂”志愿者

2014年11月5日至11月11日,APEC会议在中国北京举办。由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建的北京大学APEC志愿者团队参与在APEC会议各类工作之中。123名会务志愿者与200名场外志愿者分布于各条战线,全身心助力APEC会议,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达9588小时。他们以热情真诚的态度和细致入微的服务,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尊严,成长为属于这个深秋的“APEC一代”。


北京大学APEC志愿者


北京大学APEC志愿者

每年12月,是北京大学志愿文化节的盛会,为更好的激励北京大学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精致化、制度化发展,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根据服务时长、工作态度等方面,评选出优秀志愿个人和团体。在表彰大会上,对十佳志愿者和十佳志愿优秀集体予以表彰。紧接着,志愿文化节以志愿服务搭台,文化传播主打,强调志愿者的主导、参与、体验与收获,开展志愿文化嘉年华、公益分享交流会等内容丰富、异彩纷呈的系列活动,充分展示志愿者风采,彰显志愿文化的活力。

荏苒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时代的发展已经让志愿服务不再停留在一个群体里、一种现象上,而转化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社会文化。 鉴往知来,好谋新篇。回望二十年的志愿之路,为我们留下了写满北大人的青春与汗水的“志愿记忆”。北大人将继续恪守志愿者的坚定誓言—— “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用自己的双手打造一个美好明天,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团体风采


一、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

数学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物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生命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城市与环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心里学系青年志愿者协会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中国语言文学系青年志愿者协会

历史学系青年志愿者协会

考古文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哲学系青年志愿者协会

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艺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国际关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经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光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信息管理系青年志愿者协会

社会学系青年志愿者协会

政府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教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新闻与传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人口研究所青年志愿者协会

国家发展研究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医学部青年志愿者协会

元培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深圳研究生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志愿服务类社团

北京大学法律援助协会

北京大学爱心社

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学生志愿者协会

北京大学教育知行社

北京大学流浪猫关爱协会

TECC科技教育交流协会

北京大学彩虹应急救助协会

北京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

北京大学爱心诊所志愿服务队

北京大学医学部绿风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志愿服务队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红百合志愿者协会

三、直属志愿服务团队

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北京大学国旗班

北京大学平民学校学生志愿服务队

北京大学燕园名片礼仪讲解服务队

视觉形象设计识别系统

“阿布和他的朋友们”是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吉祥物,于2010年正式发布问世。阿布系列成员包括拇指先生、小石、剪剪、阿布、小小和小V。


1、阿布

阿布是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吉祥物。“阿布”的名字朗朗上口,贴近青年人,与吉祥物的形象相互呼应。阿布的头部设计成手的形状,既呼应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中的“手形图案”,又寓意着北大青年志愿者时刻向他人伸出友爱之手,体现了“尽己所能、服务社会”的志愿情怀。阿布面带微笑,体现了北大青年志愿者友好、自信、饱满的精神面貌。阿布体态轻盈,充满活力,象征着充满希望的青年志愿服务事业。

2、拇指先生

又称 GoodJob 先生。不愿透露自己的年龄,身为老师的他从不吝啬给学生们赞赏和鼓舞,积极活跃在各种志愿服务动中,热心帮助志愿团体和志愿者的成长。

3、小石

身材高大的小伙子,吃苦耐劳,坚韧能干。身为学长,他总是用心地帮助学弟学妹,健壮的他在各种辛苦的志愿工作中任劳任怨。

4、剪剪

文静秀气又伶牙俐齿的小姑娘,感情细腻,会享受生活。她总能用自己的巧妙心思给各种活动锦上添花。如果你的旅途、参观、集会等等有她参与,一定会更加有序、有趣。

5、小小

她刚刚加入志愿者团队,感到新鲜和好奇。相信每一位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都和她一样,正在慢慢体会、领悟、理解着志愿精神。

6、小V

小V是个动脑绝对灵活的家伙。他博览群书,智慧超群,还很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所学所得。他说,这叫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给孩子们做志愿老师这种活动,怎么可能少了他呢。

“阿布系列”是一套拟人化的吉祥物。他们象征着北大青年志愿者的热情和活力。这套标志寓意着北大青年志愿者真诚优质的服务、乐于奉献的爱心、勇挑重任的担当、友好开放的胸怀和饱满自信的精神状态,展现了北大青年志愿者的优秀素质和良好形象,传达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

联系我们

微信: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Pkuvolunteer

人人网: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新浪微博: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官方微博

未名BBS:北大青年志愿者协会(Volunteers)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活动报名平台: http://pkuac.sinaapp.com/

电话:010-62747392

邮箱:pkuzhiyuanzhe@163.com

地址:新太阳学生中心127室